文化熱 從賴聲川、張藝謀到馬季
歲末年初,大陸文藝市場蓬勃興盛,在他們熱火朝天的演出當中,商業文化蓬勃發展、傳統文化日漸凋零,似乎成為這股文化熱的主軸。但傳統文化並沒有舉白旗投降,而是用更商業的手法包裝,蛻變成一種新的呈現方式。
北京的這股文化熱中,嗅得到濃濃的台灣味兒。賴聲川的《暗戀桃花源》在北京相當叫座,而且票價不算便宜,從五○元到六八○元人民幣都有。由大陸本土演員黃磊、袁泉擔綱演出的《暗戀桃花源》被形容為「明星加經典」,開演之後幾乎場場滿座,再高的票價也都銷售一空。
看完這齣舞台戲,小張急著找台灣朋友討論劇情,對於台灣能夠產生出這樣的創意,她感到非常驚喜。從小張急切的態度中似乎看到,如果她不能好好的了解《暗戀桃花源》,恐有被嘲笑「文化水平太差」的風險。
在這樣的效應之下,賴聲川成為大陸電視上的寵兒,從創作發想到成長過程,都是大陸電視台大感興趣的問題。平面媒體也連篇累牘的刊登賴聲川的訊息,彷彿沒有訪問到賴聲川就會被其他媒體給比了下去。用「當紅炸子雞」形容在北京的賴聲川,一點兒也不誇張。
張藝謀執導的《滿城盡帶黃金甲》也是炒熱這股文化潮的主流之一,張藝謀、鞏俐的大牌自不待言,被形容為「把頭髮豎起來並不好看,表演還顯得生澀,但也差強人意」的周杰倫當然也是被大家議論的話題。但是,北京討論《滿城盡帶黃金甲》最多的,還是片中的「爆乳」,衛道之士認為,《滿城盡帶黃金甲》之後應好好的討論電影分級制。顯然以鞏俐為首的「爆乳」群不只塞滿觀眾的眼球,還塞到滿腦子都是。
有滿場的觀眾,有被炒作的話題,就足以證明《滿城盡帶黃金甲》是一部成功的商業片了。而且,爆乳不只震驚了大陸觀眾,「只有成千上萬個胸部才能把外國人震住」的評論,似乎暗示著《滿城盡帶黃金甲》可以挾「奶」自重,揚威國際。
就在這些商業文化滿足北京觀眾視覺、聽覺,或是深入思考的同時,傳來相聲大師馬季過世的消息。但是隨之而來的評論讓人的感嘆更多了幾分,「他把很多財富都帶走了!」這樣的一句話讓人猛然想起相聲這門傳統文化瑰寶正逐漸褪去光環;其他,「曲藝時代的尾聲」這樣的評論,讓人在零下的氣溫中更感透骨寒意。
馬季曾經這麼形容自己,「我最感安慰的是,在沒有笑聲的年代,還能給大家帶來笑聲。」他閉上眼睛的那一剎那,恐怕沒想到擔憂相聲未來的人會因為他的死而笑不出來!
「江山代有才人出」,馬季代表的是傳統的相聲,「非著名演員」郭德綱也正以屬於他自己風格的相聲表演方式橫掃市場,為觀眾帶來新的笑聲,「郭德綱現象」透露出一個訊息──傳統文化並非不可用商業包裝;就像很多人愛讀南懷瑾的《論語別裁》,但于丹在電視上用通俗語言講述的論語心得也受到熱烈歡迎,傳統與商業其實是並不完全相違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