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文藝獎 向6大師致敬 |
![]() | ||
| ||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主辦的「第十二屆國家文藝獎」得獎名單昨天公布,由作曲家李泰祥等六人獲獎,各得獎金六十萬元,舞蹈類今年從缺。 國藝會昨天召開董事會,確認「第十二屆國家文藝獎」得獎名單,六位得獎人為:電影攝影師李屏賓、建築師李祖原、作曲家李泰祥、作家施叔青、優人劇團藝術總監劉若瑀、畫家劉國松。 今年較令人意外的是,舞蹈類複審時雖有推薦名單,但進到決審後未通過三分之二決審委員票選門檻。舞蹈界憂心,這是否意謂需由眾人力量才能成就一個人的舞蹈界,已經沒有具分量的舞蹈工作者,可以符合國藝獎的給獎標準。 文學類開會時則曾就施叔青旅居國外身分進行討論,但評審認為,施叔青創作仍長期關注台灣這塊土地,不應該以居住地做為考量。 國藝會董事長黃明川表示,今年評審辦法略有修正,過去由各類別複審委員推薦一名成為決審委員,但今年改為複審代表只能在決審會議報告,沒有投票權,而是另聘八位決審團委員。 黃明川強調,雖然今年沒有舞蹈類得獎人,但嚴格說來不算「從缺」,因為,決審會議已是跨類別審查,只考慮專業、不考慮類別問題。部分評審委員則認為,今年決審會議另聘委員,不從單一藝術類別思考,觀照面更廣,但必須注意決審委員代表性,才能表現跨領域的藝術高度。 攝影師李屏賓曾與導演侯孝賢、王童、王家衛、田壯壯等人合作,獲獎無數,去年挪威「來自南方的電影」電影節為他辦回顧展,譽為「影像詩人」;李祖原建築作品融入中華文化哲學思考;李泰祥罹患帕金森氏症後仍創作不懈;施叔青創作香港三部曲、台灣三部曲具有開創性及人文視野;劉若瑀創立優人劇團廿年,不但探索出獨特表演質地,也持續有創作對劇場生態具影響力;畫家劉國松長期在現代水墨畫的努力等成就,是獲獎理由。 引自: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4417008.shtml
|
![]() |
記者凌美雪、趙靜瑜台北報導
舉辦了十幾屆的國家文藝獎,每年都被質疑,是否還有夠資格的人來領取這項堪稱國家最重要的藝文獎項,儘管如此,第12屆得獎人的提名昨日仍獲國藝會董事會通過,分別由攝影師李屏賓、建築師李祖原、作曲家李泰祥、作家施叔青、表演藝術家劉若瑀及畫家劉國松獲獎。
9月將正式頒獎
國家文藝獎原是為獎勵具累積性成就的傑出藝文工作者所設,歷經推薦、提名、入圍、評審至決審等程序,再由國藝會董事會通過,正式確定得獎者名單。國藝會將於9月舉辦頒獎典禮,分別贈予六位得獎者獎金六十萬元,以及由楊英風設計的獎座乙座。此外,並與公共電視合作拍攝得獎者紀錄片。
原本國家文藝獎的獎項有七類,每類由提名到評審團,都分別有四到七名委員參與,再由八位決審團委員選出得獎者,但最後還要經過董事會開會通過才算數。昨天董事會結束後,只由董事長黃明川獨自出席記者會宣布得獎名單。
大家對於為何今年唯獨舞蹈類從缺感到好奇,黃明川只表示是經過很審慎辯論的結果,被提名者因遠低於三分之二票數的門檻未獲通過。至於是誰與獎項擦身而過?黃明川表示不便說明。
評審團給獎理由
至於評審團給六位得獎者的評論,攝影工作者李屏賓,評審團認為他的攝影「具有獨特的人文思維與視野觀照,其攝影專業豐潤了電影的影像風格,迅速成為國際影壇的注目焦點。」並推崇他是影像詩人,創下台灣攝影家揚名國際的新紀錄。
建築師李祖原作品表達中華文化的哲學思考,展現獨特的美學造詣,影響我國當代建築文化的主體性思維;李泰祥持續創作三十餘年,不斷自我挑戰,創作層面廣,其作品兼具學院訓練的技巧和精緻,又能融合不同的民族風格。
施叔青創作小說二十餘部,另有戲劇評論、作家訪談錄、散文集多本,成績豐碩,近年創作台灣經驗系列,對台灣意識的形塑,有深入觀察和著墨。
劉若瑀將西方果托夫斯基身體訓練結合東方傳統武術、擊鼓、太極導引等元素,探索出以靜坐、苦行為表演質地之「當代肢體訓練法」,在專業領域上具開創性。
劉國松長期對現代水墨畫的努力創作與貢獻,以革命性的主張,參與「台灣現代繪畫運動」,對戰後台灣美術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引自: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708/78/12rtm.html
音樂家李泰祥 創作力抗病來磨 |
![]() | ||
| ||
李泰祥罹患帕金森氏症廿年,這幾年病情雖然獲得控制,但是聲音還是微弱,他說,得獎就以平常心看待,最大心願是如何以創作回報故鄉─台東馬蘭阿美族部落。 即使身體不聽使喚,他創作力仍然旺盛,今年還受金寶山委託創作「安魂曲」,他自我解嘲,生病後對於人生已看得較開,創作「安魂曲」就當做為自己「送行」吧。 李玉玲
引自: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4417001.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