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兆南 腦子像圖書館 記超多老段子
身著一襲藍色長袍,嘴說一口字正腔圓北京話的相聲大師吳兆南,受長青文教基金會之邀,廿二日在台北城市舞台為老人作專場演出。八十四歲的吳兆南,嗓音渾厚、中氣十足。他說自己「腦子像圖書館,至少記了三百個以上的老段子。」
身為台灣說唱藝術祖師爺的吳兆南,與已逝相聲大師魏龍豪是絕配,「吳兆南、魏龍豪上台一鞠躬」這句開場白,從上個世紀被傳誦懷念至今,簡直是「對口相聲」的代表。
他們自從在「台北螢橋樂團」合作開始(在現今台北中正橋邊),相交四十六年,在沒有電視的年代,他們因說相聲闖出名號。現今相聲表演流行的開場白「上台一鞠躬」,便是他們發明的台詞。只是魏龍豪民國八十八年病逝,之後總是一個人演出的吳兆南,如同無弓之箭的傷痛。
吳兆南說,相聲其實取材自生活周遭的種種觀察。「相聲題材處處有,相聲內容罵人不帶髒字還逗你笑,笑點來自幽默感,幽默感要看個人機智。」
雙目炯炯有神、氣色紅潤的吳兆南,住在美國,以前常一個人開車到賭城拉斯維加斯玩耍。在賭場的等級已經尊貴到對方派人來家裏接他,坐免費飛機去玩。「現在已去不起了。」他多年來對於拉斯維加斯的體會是:「輸了不服氣、贏了不知足。」
吳兆南幽默感十足,機智笑語不斷。一位卅年前的老員工熱情跟他打招呼,他即刻笑問:「我沒欠你工錢吧?」他還對大家說,孫子迄今無女朋友,要大家介紹,結果拿出照片一看,他的金孫才五個月大。
生活愜意的吳兆南,仍然不定期演出京劇、說相聲。「你們別老說我八十四歲,還差一個月。」吳兆南自嘲,現在年紀真的大了,毛病是坐著就想睏、躺著睡不著、新的記不住、舊的忘不了。也說自己的養生之道無他,就是「曉興夜宿、飢餐渴飲、兩便暢通、食睡兩安」。
引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220/4/q8uo.html
推廣相聲本土化 吳兆南監製徒弟專輯
記者趙靜瑜/台北報導
八十四歲的相聲大師吳兆南最近終於升格當爺爺,徒弟王一明也出版了台語相聲專輯《台灣答嘴鼓之台灣之光》、《台灣答嘴鼓之錢來也》二張新專輯,擔任監製的吳兆南相當開心,他說他希望相聲不再只有北京片子,也可以多多創新。
吳兆南日前兼程回台,為自己監製的相聲專輯《台灣答嘴鼓》做宣傳,吳兆南說,本土化沒有不好,相聲也可以用台語說。師父一聲令下,王一明與搭檔梅子又交出新的成績單《台灣答嘴鼓之台灣之光》、《台灣答嘴鼓之錢來也》等兩張新專輯,剛好當做師父的84大壽的獻禮。
王一明說,《台灣答嘴鼓之台灣之光》裡,虛擬王一明是王建民的哥哥,描述一段如何教導他投伸卡球成為勝投王的成長史;《台灣答嘴鼓之錢來也》則是賀歲發財祕密公開,後來卻跳出王一明的四歲小徒弟「王者」來攪局,非常好笑。
引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220/78/q92i.html
台語相聲「答嘴鼓」吳兆南背書
相聲大師吳兆南兼程回台灣,除了演出,也為自己監製、弟子王一明錄製的台語相聲專輯《台灣答嘴鼓之錢來也》背書。吳兆南生於北平,用標準京片子說了半世紀的相聲,他會說台語、聽得懂台語嗎?他說,「我以前追女友學過台語,只可惜沒追到手,沒學會就是。」
吳兆南在兩年前突發奇想,「相聲也可以用台語說」、「台灣人應有自己母語的相聲」。於是鼓勵「記名弟子」(記住名字的弟子)王一明創作台語相聲專輯。雖然吳兆南長居美國,卻相當關注進度並給予指導。終於,王一明在去年初試啼聲,與女演員梅子一搭一唱,出版台語相聲專輯,為相聲市場注入不同語言的形式。《台灣答嘴鼓》系列CD目前已經發表到第四集了。
台語的相聲,其實就是「答嘴鼓」。王一明表示,台語「答嘴鼓」有聲資料,可從黑膠唱片時代說起。早期的演員脫線在鄉土廣播劇中常表演;演員廖峻、澎澎在餐廳秀頂峰時期表演的台語脫口秀;十幾年前阿嬌、阿炮曾出過「答嘴鼓」CD,但只是曇花一現。後來,藝人澎恰恰與許效舜搭檔的「鐵獅玉玲瓏」,也曾紅極一時。這些都是「答嘴鼓」的不同表演。《台灣答嘴鼓》系列劇本由王一明編寫,留心周遭經驗,切笑點再請老師指導俚語使用。
不會說台語的吳兆南如何指導台語相聲?
王一明說,吳兆南重點指導「『抖包袱』的時間點」及「說相聲要精神氣力」兩個要素。「一上台說三句話,就要抖第一個包袱。」「抖包袱」就是散發笑料的時間點,上台說相聲就是要逗笑,如無笑點,叫講古,不叫相聲。
引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220/57/q9h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