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評論Reviews |
現代音樂與歌仔,做伙找到最合理的存在 評李泰祥《情.奔》 林琬千
|
李泰祥老師的特長,應該是他能以一種毫無分別的視野去照見不同表達元素的本質,完全拋掉既有的形式與理論框架,直接把中樂與西樂各自的語法,東西方樂器與聲樂的演奏方式與技巧當作他自己的語言與素材,這種氣勢與態度是值得我們去探究的。
張琳琳美聲劇坊—李泰祥《情.奔》
8/10~11 台北紅樓劇場
文字 林琬千
看得出來, 李泰祥 老師的功力與火侯持續不斷地在加溫。
在這場音樂會裡,的確是有許多新的事情被發現了,比如將歌仔戲融入西樂中,也許看起來沒什麼困難,但這正是它的巧妙之處,因為它完全融合得不著痕跡。這正是一種大師的洞見與功力,才能夠讓完全不同的語言產生如此絕妙的對話。
以無分別的視野,去看見表達元素的本質
李老師的特長,應該是他能以一種毫無分別的視野去照見不同表達元素的本質,完全拋掉既有的形式與理論框架,直接把中樂與西樂各自的語法,東西方樂器與聲樂的演奏方式與技巧當作他自己的語言與素材,這種氣勢與態度是值得我們去探究的。
第一段〈情劫〉,用了小號、大提琴、伸縮號、長笛、琵琶,三人的人聲,及一個包含定音鼓的打擊樂器群,由一種工整對仗的動機去鋪展開來,藉著這種無限反覆的方式,堆疊出一種單純原始的節奏與力量。就音樂上來講,承襲了作曲家慣用的手法及風格,算是整個作品的一個前奏或開場,而重頭戲則在後面的兩段作品中。
在〈情動—寂然動容〉這部作品中,似乎可以嗅到一些二十世紀的語法,以四部混聲重唱,大提琴與長笛,女聲獨唱與擊樂,進行一種聲響的實驗,我們可以聽到聲樂的氣音,西樂器的點狀的音響,剛開始似乎是無調的聲響的語法,不知不覺間獨唱進來了,葉維廉的詩開始了,絲絲細細,粒粒叢叢,開始玩起中國的聲韻,長笛與大提琴忽然又與聲樂進行南管曲風千傳百轉的韻腳追逐,彷彿站在傳統與現代的兩個極端,形成一種超現實的美感,這其實也是當代電子音樂家們尋找聲音素材的最佳資源,質樸的人聲與神祕的東方樂器本來就足以解構西洋的音樂理論與美學思維,在這裡,作曲家似乎不費吹灰之力地,讓這些音響找到最合理的存在方式。
(全文詳見《PAR表演藝術》雜誌第178期)
|
|
引自:http://www.paol.ntch.edu.tw/magazine_open.asp?CatID=9819&MagazineID=191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