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聽見臺灣的聲音系列-李泰祥作品】演奏會
「夢幻島」上聆聽「吉拉雅山神話」










 

  由國台交主辦『聽見臺灣的聲音系列-李泰祥作品演奏會』5月23、24日將在雲林縣文化局及國台交霧峰演奏廳演出,音樂會由國立臺灣交響樂團擔任演奏,曾任國台交指揮的李泰祥大師將重執指揮棒,親自指揮部份作品,另邀高市交團長陳樹熙擔任客席指揮。李泰祥虎父無犬子,兒子男高音李奕青、媳婦女高音新生代聲樂家林芊君,三人將締造李家父、子、媳攜手同台演出的佳話,將更值得您拭目以待。


  「李泰祥」這3個字對於3、4、5年級的華人而言,幾乎是成長歷程中的某一種共同語言與記憶。超過兩千首的歌曲創作,例如耳熟能詳的《橄欖樹》、《告別》、《一條日光大道》、《雨中徘徊》,10餘部電影音樂和數十首藝術音樂作品等,李泰祥的作品產量之豐以及跨越範圍之廣,同輩作曲家可謂望塵莫及。雅俗兼容、古典與流行皆揮灑自如,原住民的原創性在他身上表露無遺,更造就了獨一無二的「李氏音樂魅力」。


  罹患帕金森氏症近20年,李泰祥與音樂的對話未曾終止,受病症所苦的前段時間,李泰祥大致以整理舊作為主,許多作品也經由號稱「改仙」的他多次修改後更顯洗鍊、精簡與完善。當外界質疑李泰祥的創作力不如以往時,李泰祥則推出大型創作,例如《山和田客家風組曲》以及以原住民母文化為創作素材的《吉拉雅山的神話》等粉碎謠言。5月的這場「李泰祥作品演奏會」曲目將分為二部份:I【夢幻島】-丟丟銅、天黑黑、夢幻島、橄欖樹、不要告別、一條日光大道;II【吉拉雅山神話】-小海神的新娘、女巫之歌(伊里卡蓋-傳說)、靜夜、狩獵(對峙-舞宴),兼顧了通俗歌曲與學術音樂,可以說是認識「李氏音樂」的一方敲門磚。


  相交30年的老友,也是十方樂集團的徐伯年表示,【吉拉雅山神話】是李泰祥最新的大型創作,慷慨激昂處夾帶萬馬奔騰之氣勢,時而如歌如訴,充份呈現他作品發展至今圓熟的風格與技法,是非常值得推薦的作品。


  柯基良團長表示,國台交擁有60年的歷史,在台灣交響樂發展史上,承載著豐富的音樂史料、也培育無數的音樂人才,緣此而規劃發表一系列國人所創作作品音樂會命名為「聽見台灣的聲音」,繼去年(95年)首先演出郭芝苑作品音樂會後,今年相繼再推出李泰祥及史惟亮作品演奏會,三位音樂家都曾任職於國立台灣交響樂團,更突顯出國台交在古典音樂界的歷史意義。


  〝夢幻島〞上聆聽〝吉拉雅山神話〞-【李泰祥作品音樂會】將於5月23日(二)晚上7:30在雲林縣文化局音樂廳、5月24日(三)晚上7:30在國台交霧峰演奏廳各演出一場;邀請作曲家李泰祥與現為高雄市交響樂團團長陳樹熙共同擔任演奏會的客席指揮。

◆演出時間、地點:
 (一)95年05月23日(二)下午19:30分假雲林縣文化局音樂廳
 (二)95年05月24日(三)下午19:30分假國立臺灣交響樂團演奏廳
◆票價:200元、300元、400元券三種。
◆歡迎愛樂者,就近前往聆賞。詳情請洽國臺交研究發展組
 電話(04)2339-1141#153 網址http://www.ntso.gov.tw
 雲林場演出可洽文化局表演藝術課(05)535-0572


◎客席指揮/作曲家 李泰祥 簡介


  李泰祥先生,籍貫台灣省台東縣,一九四一年二月二十日生於馬蘭鄉原住民家族。父親李光雄先生,母親李蓮戀女士為南投縣埔里鄉人。


  一九六四年秋,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音樂科畢業後隨即受聘擔任台北市立交響樂團首席小提琴。一九七二年秋應德國歌德學院之邀,與德籍柯尼希教授等組成四重奏團,巡迴公演於台灣及東南亞各大城市,深得好評。


  一九七一年春,在台北首次嘗試實驗性多媒體的演出,為劃時代之作品發表會,深具歷史意義,故隨後始有一九七三年春獲美國洛克斐勒全額獎學金,並應美國國務院之邀,赴美國各大音樂學府暨美國各大交響樂團訪問觀摩進修。一九七四年冬回國後,受聘擔任台灣省立交響樂團及國立台灣大學管弦樂團指揮,業餘更致力於創作。


  一九七五年發表其管弦樂作品【現象】,並指揮台灣省交響樂團合作首演。一九七六年發表【雨、禪、西門町】錄音帶音樂(Tape Music)。另有【大神祭】清唱劇,後由雲門舞集改編成【吳鳳】及【射日】舞劇演出。一九七七年春,在東京發表【清平樂】,在台北發表【大地之歌】室內樂曲。同年秋並應邀參加日本第三屆亞洲新媒體演出。一九七八年春發表第一次【傳統與展 望】音樂會,演出【太虛吟】等佳作。一九八一年在德國佛洛都(Vlotho)世界音樂會發表【幻境三章】。一九八二年春發表第四次【傳統與展望】演出【美的饗宴】。一九八三年春,發表第五次【傳統與展望】演出【新調】,將校園民歌以管弦室內樂形式演出。


  一九八四年春為雲門舞集寫成【生民篇】-四部鋼琴及打擊樂、【薪傳】-管弦樂等舞劇作品。同年由軍方委託創作小型歌劇【張騫傳】,演出十數場,極受歡迎,並為軍方立下典範;一九八五年秋,他將此作品改寫為大型歌劇【大風兮起】惜尚未能發表演出。


  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三十日應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委託創作【三式-氣、斷、流】鋼琴五重奏,在【中國當代作曲家聯展】中首演,顯露其才華與獨特風格,頗受好評。一九九四年春【氣、斷、流】鋼琴五重奏再次在加拿大多倫多成功演出。一九八七年春發表大型歌舞劇【棋王】。一九九三年,用國語、台語、及原住民語,為女聲、打擊樂、鋼琴及弦樂四重奏所寫成的室內樂曲【山、絃、巢】於國家音樂廳發表首演。


  李君之前半生除了創作嚴謹的古典音樂外,非常重視音樂推廣,認為藝術應走出象牙塔,在藝術與大眾音樂之間應可開闢一個新的空間,所以曾為眾歌者創作了為數可觀的大眾藝術歌如:【橄欖樹】、【告別】、【春天的浮雕】、【錯誤】、【答案】、【菊嘆】、【旅程】、【你是我所有的回憶】、【一條日光大道】、【嘆息瓶】、【既然你問起】等歌曲,均曾風靡時,流傳許久,主要因為他的歌曲結合了學院的精緻外,更觸及到探討與巧妙的融入許多各種不同觀點的文化。


  雖自1988年罹患帕金森氏症,在種種顫抖與行動不便等病魔侵擾下,仍然負隅力頑抗多年,更於2000年時接受腦部植入脈衝手術後完成【自彼次遇見妳】 聲樂及鋼琴弦樂三重奏室內樂, 民歌與藝術歌系列作品 。近年更致力於原住民歌謠創作,於2002年採用李來望先生所作之【吉拉嘎山】史詩來創作原住民阿美族史詩清唱劇。2004年至2005年接受委托為本土編作客家民謠【客家山歌-山老田】聲樂及管弦樂作品,及為布袋戲、現代舞、聲樂、鑼鼓管吹及弦樂之作品【驚見霓虹關】,並重為【天黑黑】,【丟丟銅】等台灣民謠新編大型管弦樂作品,最近更戮力完成以阿美族史詩來創作之為聲樂,擊樂及大型管弦樂作品【狩獵】,除熱心公益外,對推動台灣本土及原住民音樂及文化不遺餘力。
  
  
◎客席指揮 陳樹熙 簡介


  陳樹熙可說是國內現今活動力最強、最多才多藝的音樂家之一,活動範圍遍及指揮、作曲、著作、翻譯、教學、藝術行政、廣播電視節目主持製作各領域,堪稱致力於「全方位出擊」的「音樂人」。
  1957年出生於台北,就讀於光仁中學時,開始隨林運玲教授學習鋼琴,考入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後,開始隨游昌發教授學習作曲,因而走上專業學習音樂之路。在台大就讀期間就已經獲得亞洲作曲聯盟的作曲獎,獲得台大文學士畢業服完兵役後,返校擔任台灣大學管絃樂團指揮,追隨蕭滋教授學習指揮。
  1982年考入國立維也納音樂院,隨Francis Burt 教授學習作曲,隨Karl Oestereicher 教授學習指揮,期間曾經赴義大利旁聽 Franco Ferrara的指揮大師班,四年後獲得「指揮家文憑」與「作曲家文憑」雙學位畢業,旋即返國擔任聯合實驗管絃樂團(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的前身)的助理指揮,自1995年11月起擔任台灣省立交響樂團副指揮,1999年8月獲選出任高雄市交響樂團團長,在過去一年間致力於提升該團演奏水準、活動力,在經營方向上也融入新的本土經營理念,祁使該團成為南部區域中心的國際性管絃樂團。
  自返台以來已經指揮過上百場的演出,其中尤其以歌劇「弄臣」、「顛覆女高音-夏高」等音樂會最為樂評所稱道。此外曾經先後擔任過青韻合唱團、東吳大學管絃樂團、高雄市青少年交響樂團、屏東縣青少年管絃樂團的指揮,並且曾經客席指揮過山東交響樂團、日本仙台愛樂交響樂團、新竹愛樂管絃樂團以及河北省交響樂團等,獲得普遍的好評,此外指揮新編國劇「曹操與楊修」與「孫臏與龐涓」之演出,更是開台灣指揮界指揮交響化國劇的先河。
  在作曲方面,陳氏曾經先後獲得許多作曲獎:「絃樂四重奏」、「管絃樂快板」、「鋼琴組曲」、「無題之三」、「調賦秋聲」、「古風」、「辛夷塢」曾經獲得過文建會的年度甄選獎,鋼琴曲「清平樂」獲「齊爾品作曲比賽」首獎(1985),管絃樂曲「閒夢遠」獲得台灣省交響樂團第二屆徵曲比賽第二獎(1993),作品經常在國內外演出,是台灣中生代作曲家中數一數二的實力派人物。
  在藝術行政方面,曾經先後製作過許多極為成功的節目:在擔任聯合實驗管弦樂團節目策劃期間,曾經創下極高的賣座率,為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策劃製作的「尋找音樂經驗」系列演講(1992),與中國信託銀行文教基金會新舞台合作的「溫馨親子童話情」音樂會(1998),在內容取材、創意新穎性與呈現方式方面皆備受肯定與好評。在廣播與電視領域中,曾經先後擔任過中廣「音樂博物館」、「音樂之樂」、博視資訊台「新古典發燒樂」的節目製作人與主持人,對推廣音樂欣賞工作不遺餘力。曾經先後在東吳大學、台北市立師院、國立中山大學、東海大學、國立台灣藝術學院等校兼任教職,教授作曲、分析、管弦樂法、管弦樂合奏、音樂欣賞等課程,廣泛獲得學生的喜愛與尊敬。
  文章散見各報章雜誌,現今每週固定為自由時報撰寫專文,著作「音樂欣賞」由三民書局出版(1995,96),譯著包括有「賦格」(Oldloy原著,藝友出版社出版,1983)一書與「西洋音樂百科全書」(The Heritage of Music,台灣麥克圖書出版,1994)內多篇專文。

◎男高音獨唱/李奕青 簡介

  國立藝術學院(現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理論作曲組畢業,先後師事Dr. Urkovitz,盧炎等先生。1997獲文建會藝術家出國研習獎助金赴紐約研究電影音樂,劇場音樂及現代音等。曾任影響花影音製作公司特約作曲家,並曾為國內外許多電視廣告製作配樂。2000年於華山藝文特區和"太古踏舞蹈團"連續十天演出《太陽之舞》結合電子音樂,並揉合台灣原住民歌謠,東方印度民族冥想式吟唱現場演出後便和與華山與跨領域劇場結下不解之緣.現從事劇場、現代舞蹈、電影音樂、跨領域表演劇場以及現場音樂表演、前衛的現代電子音樂領域研究,工作。


◎女高音獨唱/林芊君 簡介

  八歲始學琴至此與音樂結下不解之緣
  1997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西樂系聲樂組,先後師事李靜美,辛永秀,徐以琳,杜宜娟等教授.
  大學畢業後隋即赴義大利進修並受邀至巴黎演出.返國後擔任沛思音樂教育中心教學組長並受音樂大師李泰祥提攜,參與音樂會演出擔任女高音廣受各界好評.
  2001年與金革唱片公司合作發行演唱專輯與知名音樂家錄製完成.2002年擔任李泰祥感恩音樂會女高音在台灣巡演.之後赴德國拜Thomas Gsell大師研習聲樂.其間常受邀返國演唱及演唱。


引自 http://www.ntso.gov.tw/news/2006/news_include.aspx?link=95_05_23.htm




李泰祥聽兒媳清唱自己創作曲子忍不住也跟著哼唱起來。(大紀元記者詹琇蓁攝影)










聽見臺灣的聲音系列 雲林首場演出












【大紀元5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李芳如/雲林報導) 由雲林縣文化局、國立臺灣交響樂團主辦『聽見臺灣的聲音系列-李泰祥作品演奏會』5月19日在雲林科技大學Carouge Coffee餐廳舉辦記者會,今年首場演奏會,將在5月23日雲林縣政府文化局音樂廳登場。

這場音樂會由國立臺灣交響樂團擔任演奏,邀請高市交團長陳樹熙擔任客席指揮外,曾任國台交指揮的李泰祥大師更將重執指揮棒,音樂會中還值得一提的是:李泰祥的兒子男高音李奕青、媳婦女高音新生代聲樂家林芊君,將締造李家父、子、媳三人攜手同台演出的佳話。

罹患帕金森氏症近20年,但李泰祥與音樂對話未曾終止,當外界質疑李泰祥的創作力不如以往時,李泰祥又重新站上創作舞台,他說,保持不斷的追求希望,絕不放棄,許多偉大創作者不是因為疾病而偉大,而是克服病痛不向疾病妥協,靠堅持及毅力而偉大,毅力是他不斷創作的來源。

女高音新生代聲樂家林芊君表示,李泰祥大師目前最新原住民創作【吉拉雅山神話】由10個小故事改編,12首曲子充分呈現出他作品圓熟的風格與技法,並且不斷的創新, 近年來不斷的致力於原住民創作,他的作品包括原住民童謠、2004到2005年受委託位本土編作客家民謠生越及管弦樂作品又為布袋戲、現代舞鑼鼓管吹及弦越之作品【驚見倪紅關】、並重為【丟丟銅】、【天黑黑】等台灣民謠新編大型管絃樂作品用音樂與歌仔戲南管、布袋戲結合等。除熱心公益外對台灣推動台灣本土及原住民及文化不遺餘力。

本次演出曲目包含:【夢幻島】丟丟銅、天黑黑、夢幻島、橄欖樹、不要告別、一條日光大道;【吉拉雅山神話】小海神的新娘、女巫之歌(伊裡卡蓋-傳說)、靜夜、狩獵(對峙-舞宴)。

吉拉雅山神話【李泰祥作品演奏會】將於95年5月23日(二)晚上19:30分在雲林縣文化局音樂廳演出,邀請作曲家與現為高雄市交響樂團團長陳樹熙共同擔任演奏會的客席指揮,歡迎愛樂者,就近前往聆賞,雲林場演出可洽文化局表演藝術課055350572。◇(http://www.dajiyuan.com)


引自:http://tw.epochtimes.com/bt/6/5/19/n1323975.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夜色如水 的頭像
    夜色如水

    飄動而來的是夢,飄動而去的也是~夢

    夜色如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