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老師說他「眼塌」 俞玖林還憨憨的笑



2006/03/07



【本報記者李玉玲】


汪世瑜、俞玖林走出湯顯祖筆下「奼紫嫣紅開遍」的「牡丹亭」,不甩水袖,不把玩扇子,穿著西裝的兩人,還是有著崑曲雅部的優雅形象。






 



 



俞玖琳原本被老師揶揄的「眼塌」,經過魔鬼訓練後,眼神變得靈活。
本報資料照片


這兩代柳夢梅,一老、一少,一矮、一高,師徒兩人的反差,說明了被列為「人類口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崑曲,雖然很難再造家家都能唱上一句的盛況,仍跟著時代的腳步與時俱進。


 崑曲的年輕化,作家白先勇功不可沒,白先勇為青春版找到很好的「總教頭」汪世瑜。六年代開始,汪世瑜就以瀟灑的巾生形象,紅遍大陸崑曲界數十年,贏得「巾生魁首」的稱譽;如今,青春不再,功力依舊,白先勇以無比的熱誠感動了汪世瑜,讓汪世瑜走進幕後,做那雙「推動搖籃的手」,雕琢白先勇「眾裡尋他千百度」的璞玉俞玖林。

不同於汪世瑜的外放、瀟灑,俞玖林顯得內斂而純真,白先勇看準兩人的差異性,積極遊說汪世瑜收俞玖林為徒。汪世瑜說,三年前剛在杭州買下三層樓花園別墅時,就接下青春版重任,不時要到蘇州教學崑曲,從此杭州、蘇州兩頭跑,新房子難得住上幾天,「真像濕手沾了乾麵粉,抓也抓不牢,丟也丟不掉。」


排起戲來,汪世瑜是有名的嚴師,不假辭色,再也不是舞台上飄逸的小生形象。俞玖林對這位嚴師則是敬畏有加,即使是相對論訪談,無關工作,俞玖林還是正襟危坐,大半時間都是靜靜聆聽老師的談話,就算俊秀的臉 龐被 老師批評成「眼塌」,他也以憨憨的笑容回應。


只有話題聊到美酒、美食時,師徒兩人才像找到共同的興趣,汪世瑜話匣子一開,越聊越起勁,俞玖林也露出難得輕鬆的神情。


俞玖林雖然不像老師說得一口好菜,但自認紅燒魚、炒青菜還算拿手。舞台上癡情的兩代柳夢梅,現實生活裡,並不是遠庖廚的君子,反而樂在柴米油鹽的趣味中。


話不多的俞玖林也意外透露,去年一月已經結了婚,另一半是藝術學校的學妹。俞玖林說,結婚後人比較成熟,注意到夫妻要相互關懷、照應,現在舞台上與沈豐英演到夫妻恩愛場景,也有較多的體會與投入。


汪世瑜說,自己已經六十五歲了,再在舞台上扮十八歲年輕人也不像,不如留給戲迷美好的回憶,從此,「牡丹亭上三生路」就讓年輕的俞玖林繼續走下去。













汪世瑜眼睛會說話 起鬨陪考反被錄取



2006/03/07



【記者李玉玲、吳婉茹、 沈珮 君】


問: 汪 老師是在什麼情況下開始學戲的?是家學淵源嗎?






 



 



崑劇青春版「牡丹亭」特別請來崑曲大師汪世瑜來指導年輕演員俞玖林(圖左)、沈豐英擔綱演出。
本報資料照片


汪:我們祖上不曾有人學戲,這完全是機遇。我小學畢業那年暑假,考取了上海淮海中學後,就和其他六個同學跑去崑山玩。崑山到處張貼廣告招考崑曲演員,我們好奇就跟著去考,當時已進入複試,招考單位不讓我們考,我們這七個小孩一直吵著要考,其實是瞎起鬨。主考官就是後來我的老師周傳瑛,我們吵鬧時,他就注意到我了,發現我的眼神很亮,會用眼睛講話。他說破例給我們一次機會,其實他早就看中我,我那些同學只是陪考的。



除了眼神,他還看中了我的記性不錯。當時他先拿了一句話給我看:「月明雲淡露華濃」,我跟著念了一遍,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接著我們就去考其他的項目。過了大半天,考完其他項目後,他問我那幾個字還記得不,我楞了一秒鐘,馬上就流利地說出來了。等我回到家後,錄取通知老早已經到了。


我家裡很窮,我是老大,下面還有好幾個弟妹,我母親認為這樣也好,學戲不用交錢。就這樣我糊里糊塗被母親送上往杭州的火車,然後糊里糊塗地一輩子在杭州搞崑曲了。


問: 汪 老師年輕時想必也有很多女戲迷吧?


汪:我演戲那時大約是六年代,當時的觀眾比現在的還瘋!也都是以女學生居多。我是主角,是「重點保護對象」,演員中只有我可以住在最好的賓館,出入也都是由兩個專屬人員護送從戲院及賓館後門進出,電話也不准我接。我那些戲迷不知怎麼打聽到我哪天要搭火車走了,全都趕到了火車站,送花的送花,送禮物的送禮物,很多人把她身上能拿下的東西,什麼家傳的玉珮、鐲子、髮簪啦,全都塞給我了。


不過,這也成了我在文化大革命時的一大罪狀——「汪世瑜的女人用幾卡車也裝不完」。還好我那時很年輕,才廿五歲,沒有被批鬥得很慘,只是後來就不能再演戲,到學校教書去了。


問:俞玖林有沒有收到台灣戲迷的禮物呢?


俞:我曾收到很珍貴的禮物,有位戲迷以《牡丹亭》海報上柳夢梅的造型燒了一個陶瓷人偶給我。我也常收到對崑曲、對《牡丹亭》很關愛的觀眾發給我的簡訊,內容都是鼓勵我的話,令我很開心很安慰。


問:聽說你們兩位都很會做菜? 汪 老師還有一道「台灣蘿蔔」的名菜?


汪:我覺得做菜和搞藝術是異曲同工。同樣的材料,你把它配得好一點,就會好吃;同樣是演員,都有一個腦袋、兩隻手、兩隻腳,為什麼有人在台上一舉手一投足,就那麼吸引人?這道理是一樣的。


但「台灣蘿蔔」真是我誤打誤撞發明出來的。那時我剛從台灣演出回到大陸,在家裡宴請一些媒體的熟朋友,擺了兩桌,當天最後一道菜,就是一條手指粗細的蘿蔔。吃了方才的大魚大肉後,每個人一吃這蘿蔔,又脆又甜又爽口,都說好吃,一直問我這是什麼菜,因為剛從台灣回來,我順口胡謅是「台灣蘿蔔」。


做這道菜,首先要找「少女蘿蔔」,就是不能太粗太大、要很白很光滑、表皮一點瑕疵也沒有的蘿蔔。去掉頭和心,切成條狀,連皮一起用鹽、胡椒粉醃個五分鐘,然後洗掉,再用紹興酒去腥,再洗掉。放的時候要一層一層,蘿蔔下面要放大蒜、蔥,上面抹一層白糖、胡椒粉,再放醬油,第二層蘿蔔再放上去……被我說得煞有介事的,沒想到第二天杭州報紙就連登了三天的「台灣蘿蔔」專題報導,「台灣蘿蔔」因此就出了名。


(指俞玖林)炒菜炒得挺不錯的。


俞:我小時候常看我媽媽燒菜,看多了就會了。我是個對吃滿挑剔的人,所以自己就會想去做,我太太燒菜也是我教的。我想祕訣就在我熱了油鍋後,先在油裡把鹽加好,再把菜放下去炒,這樣鹽就不會炒得不均勻,變成鹹淡不一。












汪世瑜.俞玖林 兩代柳夢梅 結緣牡丹亭



2006/03/07



【記者李玉玲、吳婉茹、 沈珮 君】


汪世瑜,大陸崑曲界「巾生魁首」,不但演活了「牡丹亭」癡情的柳夢梅,「西園記」中忠厚的才子張生,也曾風靡多少女性戲迷。






 



 



俞玖林,蘇州崑劇院小蘭花班青年演員,因為青春版「牡丹亭」,成了廿一世紀崑曲迷的新夢中情人。


一在杭州,一在蘇州,年齡相差近四十歲,汪世瑜、俞玖林兩位不同世代的大陸崑曲巾生演員,因為作家白先勇對崑曲的狂熱,意外牽起師徒情緣。打破崑曲界不收徒的傳統,俞玖林行三跪九叩大禮拜入汪世瑜門下,兩年來,兩代「柳夢梅」走遍海峽兩岸,掀起崑曲狂風。


看過「拾畫」 白先勇找上 汪 老師


問:聽白先勇說,當初說服 汪 老師擔任青春版「牡丹亭」總導演,負責訓練俞玖林,是用美酒和大閘蟹引誘的,能否談談兩人是如何結下這段「牡丹情緣」?


汪世瑜(以下簡稱汪):說起來也是緣分,我與白先勇交往很早,不管是在美國或台灣,白先勇不只來看我演戲,也發表對戲的評論,尤其對我在美國演出「拾畫」印象深刻。二○○三年一月,我來台參加匯演,人才下了飛機,白先勇就等在飯店說要見我,從下午等到晚上十一點多,兩人一談就談到凌晨兩點鐘。


白先勇興奮地告訴我,他找到很好的巾生料,這對我也是很興奮的消息,崑曲演員難尋,生角更難,巾生則是難上加難。巾生的戲都很纏綿,要有很好的形象,不能娘娘腔,又不能太男子氣。巾生的聲音,真、假嗓需要很好的吻合,聲音既要挺拔又要纏綿,結合點很難找。眼神也有所要求,要有雙「情眼」,能與女生觸電,但不能色瞇瞇,這種眼神很難訓練。


在大陸傳統戲曲界,我也培養了不少小生演員,越劇、紹劇、婺劇,但都不是崑曲,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計畫讓我很興奮,似乎冥冥中都已安排好了。


愛上「驚夢」 青春版相中純真男


問:俞玖林能否談談怎麼會被白先勇相中?


俞玖林(以下簡稱俞):二○○二年十二月在香港有個崑曲講座,講的都是男歡女愛的戲,需要年輕演員演繹談情說愛的片段, 白 老師看了我的「驚夢」,覺得我的高音不刺耳,不會油腔滑調,人還滿純真的。


老師說我是很好的料子,應該努力學習,他說會幫我請全國最好的老師來指導,我還以為只是說說而已,沒想到回到蘇州沒幾天, 白 老師就來了,並幫我聯繫了 汪 老師。


問: 汪 老師第一次見到俞玖林的印象,是否真如白先勇所形容?


汪:我本來只是想給白先勇一個面子,也順便去蘇州看看玩玩,應付過去算了,因為,要排青春版很困難,除非搞集訓。沒想到蘇州方面真的找了七個演員,準備搞三個月集訓。


第一次見到男女主角俞玖林、沈豐英,覺得他們條件不怎麼樣,一個眼塌(俞玖林笑)、一個嘴歪,基礎實在很差,真不曉得白先勇心中怎麼有底的。


問:俞玖 林被汪 老師說成眼塌,會不會大受打擊?


俞:不會!當時我表演技藝確實很差, 汪 老師教了我八個方位的轉眼方法,每天練,眼睛很痠。不過,經過鍛鍊後,眼睛神經變得比較靈活,表演時也較有光采。


汪:當時那麼講也是刺激他們「牡丹亭」這齣戲每個團都排過,怎麼才能與眾不同,壓力很大。


學會「偷氣」 開肩拉腿魔鬼訓練


問:魔鬼訓練到底多魔鬼?中途是否想過放棄?


俞:集訓整整三個月,一周只休息一天,每天從早晨七點到下午五點,好像回到學校一樣,甚至比學校還緊張。 汪 老師請了五位老師加上他共六人,教我們七個學生,第一堂課是身體素質訓練,接下來是二小時的身段、水袖、指法訓練,接著教唱,下午四堂課教戲。


因為是青春版, 汪 老師希望我們在舞台上更挺拔、亮麗,找了芭蕾老師用舞蹈元素訓練我們,但我們已經廿多歲,骨骼發育已經成熟,每天要開肩、拉腿,真的很痛苦。每天我是第一個「上刑法」的人,老師的力氣最大,我也最痛。開肩時每個人都哇哇叫,五個女孩都哭了,但我沒哭,也從未想過放棄,覺得自己好像海綿一樣,很想吸水。


汪:這套訓練一要他們挺拔起來、二要增加內在、三要懂得用氣。演戲不只要懂得吸氣、呼氣、存氣,也要懂得「偷」氣,否則用氣不當,戲演完聲音也啞了。






 



 



舞台上的牡丹亭兩代柳夢梅的現代真實版,徒弟俞玖林()面對老師汪世瑜,顯得正襟危坐。
記者林俊良攝影


練走「台步」 天天想吐人快癱掉


問: 汪 老師要青春版演員挺拔起來,和傳統對崑曲演員的要求很不一樣?


汪:記得初見沈豐英時覺得她胖胖的,因為,傳統學戲要求「佝」胸,但「佝」不好就變彎腰了,腰一彎,人看起來也比較胖,怎麼辦,只好讓他們吃點苦頭了。腰挺起來、提氣、肌肉往上提,芭蕾舞訓練就是這樣,現在沈豐英人也高,俞玖林也挺拔了。


傳統對小生要求是五短身材,手短、身體短,什麼都短,因為短,動作是圓的,很漂亮。但我要求青春版要長,要拉開,因為舞台大了。像我只有一六八公分,這種高度依傳統眼光最好,俞玖林一七七公分反而太高,現在我往國家劇院一站就不行了,他(俞)站上去剛好。時代不同,觀念也不同。


問:經過青春版的磨練,俞玖林最大收穫是什麼? 汪 老師又給俞玖林打幾分?


俞:在蘇州藝術學校就讀時,啟蒙戲就是 石小梅 老師教的「拾畫」,當時只會跟著老師有樣學樣,談不上內心戲,青春版學到的內容比學校更多,最大收穫是提高對美的認識。過去甩水袖時,另一隻手放那裡都不知道, 汪 老師會教我另一隻手放在適當位置,動作就很漂亮,水袖背後是完整、有底層的。


上 汪 老師的課受益最大有兩點,一是承重(承壓)能力提高了,青春版九個小時,沒有一定體力演不下來。當初訓練時, 汪 老師要我們一口氣走十幾種台步,一走半小時不停,每天走完都有想吐的感覺,整個人都快癱掉,但對我戲曲表演很有用。


不只「唱戲」演員要做到學者型


汪:這麼多小生中他還是比較有光采,分寸掌握得不錯,青春版第一次演出,我給他八十分,現在則有八十五分、九十分,他的潛力還是有,只看自己如何把握。好的小生一要掌握腿的功力,膝蓋像加彈簧一樣;二、嗓音要講究「堂音」,既有厚度,又甜;三、深化對人物的理解,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


演員比到最後就是比文學修養,以前說「文化人沒文化」,因為戲曲演員從小學戲、練基本功,文化水平相對低。現在做演員要做「學者型」,不只是「唱戲的」,這是我對他的期許。


崑曲「重生」 回首驚見牡丹盛開


問:青春版「牡丹亭」在海峽兩岸四地造成熱潮,是不是崑曲又一次「文藝復興」?對於未來有何期許?


汪:回顧崑曲數百年發展歷史,只有在太平盛世、國富民強的時候,才有可能出現「家家收拾起,戶戶不設防」的繁盛景象。台灣沒有專業崑劇團,崑曲能夠被喜愛,是因為社會豐衣足食,而青春版又抓到年輕人頭腦想的,回看自己的花園,才驚見後園的牡丹開得最盛。


現在崑曲觀眾已經由圈內人,慢慢擴展到學界、企業界、大學生。或許有些觀眾還搞不清楚崑曲好在那裡,但青春版在北大演出時,我發現幾位女學生聚在一起聊天,沒看過的人插不上嘴,也顯得自己落伍了,這種現象有利於崑曲的推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夜色如水 的頭像
    夜色如水

    飄動而來的是夢,飄動而去的也是~夢

    夜色如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