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第一齣自製的歌舞劇《棋王》   2002/7/17


這裡的棋王是十幾年前的一齣舞台劇
張系國的原著小說
三毛改編的劇本
李泰祥作曲
齊秦主演

即使是台灣近代文化史上幾個超級大明星的組合
即使是三毛迷與齊豫迷(愛屋及烏)的我至今也沒看過這齣舞台劇
而這齣劇卻早已湮沒不知何處尋其蹤影
就文化資產而言
台灣夠稱得上是三級貧戶

就像是"你是我所有的回憶"
台灣最重要的流行歌手的最重要作品之一
竟可以在市面上絕版多時
我始終認為是台灣流行音樂出版業的奇恥大辱


棋王故事大網 (節錄自「棋王」音樂原聲帶的歌詞內頁說明)


「棋王」故事是以七零年代經濟掛帥的台北社會為背景,
主為人物程凌(齊秦飾)是一位放棄作畫改行從商的二流畫家,
對於他,
錢就是自由,
他周遭的朋友有搞電視的、炒股票的、畫裸女等等典型的知識份子,
為了拜金,不惜投機取巧。

人人都想不勞而獲,
但這位程凌所發掘的神童,
在接受重大考驗的關頭,意捨天巧不用,而用人謀。
這種死裏求生,自絕以自拯的勇氣,令程凌感愧。
神童就:「我不需要末卜先知,我自己會下棋」。
下棋,是一個象徵。
世事如弈,成敗還靠自己。
程凌回到自己的畫,他恢復了信心。
「棋王」確是一部傑出的寓言。


台灣自製音樂歌舞劇


在本土自製音樂歌舞劇方面,記性還不錯的觀眾,應該還記得一九八七年台灣第一齣自製的歌舞劇《棋王》在中華體育館誕生。當年藝術製作公司「新象」動員了外國導演華倫(Stanley A. Wareh)、作曲家李泰祥、原著編劇張系國、舞台佈景設計聶光炎、歌手齊秦、演員張艾嘉等卡司,斥資數百萬元。這場壯觀的表演儼然像是一場戲劇型態的演唱會,歌、舞、劇等元素全在演出型態裡,可是從藝術整合的圓融性到演員的全才表現,都引起非常多的爭議和質疑。

這個經驗似乎嚇壞了表演藝術界,的確一齣歌舞劇動用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都比一般的表演還要高出好幾倍,若是沒有把握的票房和外界贊助資源,很難有勇氣再推出下一個音樂歌舞劇製作。



從《棋王》的開天闢地,到如今自製音樂劇的方興未艾,整整十一年台灣自製的歌舞劇恰好滿十齣。撇開音樂劇天王韋伯的「金牌」歌舞劇進不了台灣不說,曾經進口台灣演出的歌舞劇也相當少。
讓人不禁問道「在台灣製作一個歌舞劇真的有那麼難嗎?」「難在那裡呢?」

答案是「難在什麼經驗都沒有。」


編劇:

在紐約或是倫敦,如果要找一個歌舞劇的劇本,通常會有一個很長的編劇家的名單,供劇團慢慢篩選。在台灣,大家都沒有經驗,祇好在黑暗中摸索。編劇從作家、劇場人到寫詞者,全都是首次下海試驗。

音樂:

韋伯的歌舞劇之所以廣受人稱道,最重要的是他打破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的籓籬,把兩者巧妙地銜接在一起。所以歌舞劇的音樂不純粹是古典或流行,它抒情、敘事,有時又兩者合一。因此歌舞劇通常最聰明的作法,是結合唱片發行,先透過流行歌手把歌舞劇的主題曲打上流行音樂排行榜後,再趁勢演出或發行CD。讓音樂劇演唱歌曲成為耳熟能詳的生活態度。可是在台灣,由於籌備時間倉促,不但未結合商業發行,歌舞劇的唱片出版往往變成演出完後的劇團紀念CD。

題材:

有些人以為一般的劇本加上幾首歌和舞,就成了歌舞劇了。但事實上這些元素必須巧妙地揉合在一起,成為一齣完整度高又精緻的歌舞劇,實在相當困難。所以一個適合的題材非常重要。以韋伯的《貓》來說,由於取材艾略特的詩,因此著重歌和舞,劇的部分稍弱;《歌劇魅影》則以言情浪漫取勝;可是到了取材大文豪雨果的《悲慘世界》時,戲劇張力強得足以與歌舞抗衡,因此對演出者本身都是功力展現的極致發揮。目前,台灣的果陀走的是國外經典劇本改編路線,綠光則朝取材台灣人日常生活為主。


音樂劇「棋王」工作人員


顧問群:樊曼儂、余範英、沈君山、白先勇

製作人:吳靜吉、許博允

編劇:張系國、三毛、華倫、華蘭

導演:華倫(Stanley A. Waren)

編舞:華蘭(Florence Waren)

舞蹈指導:黃麗薰

作曲:李泰祥

作詞:張系國、三毛、華倫

主演:齊秦、張艾嘉、曾道雄




「棋王」 劇中人及演員表



程 凌 - - - 齊 秦 飾
丁玉梅 - - - 張艾嘉 飾
劉教授 - - - 曾道雄 飾  (曾道雄 師大音樂系系主任)
阿 占 - - - 林文俊 飾  (李泰祥 「自彼次遇到你」專輯 主唱)
張士嘉 - - - 曹 康 飾
周 培 - - - 黃桂志 飾
小神童 - - - 奚維陽 飾
蓋 博 - - - 徐再明 飾
蓋博女人- - - 魏仱芬 飾
提琴神童- - - 胡瓊文 飾

演出時間:1987年5月2至10日 台北中華體育館
     1987年5月16、19日 高雄體育館

主辦單位:新象活動推展中心



當時作這部音樂劇可是國內影劇藝文界的大事,
吳靜吉、許博允、李泰祥、三毛、張系國,
名字一排開來,
就嚇死人了。
那一陣子幾乎媒體都常有「棋王」的新聞。

我印象中「棋王」好像是先有了劇本及音樂才開始找演員,
所以宣佈男主角是齊秦時,大家一陣騷動。
(那時齊秦正是當紅的時候,記不記得一個定理,齊秦很紅,齊豫就不紅,所以那時齊豫是在低潮期)
後來又敲定女主角是張艾嘉,又震驚了一票人。
那時張艾嘉也是影歌皆得意的重量級人物。
最後
連前師大音樂系系主任曾道雄都加入演出,
真是夠驚人的陣容。

不過讓我最懷念「棋王」的地方還是裏頭的音樂。

李泰祥就是李泰祥,
永遠讓人懷念。


﹝當初可是當紅的人才被說服參加演出,
 和現在台灣的音樂劇,
 都是過氣的歌手的贊助演出,大大不同。
 不知這樣一說,
 會不會對最近要演出的巫啟賢、趙詠華不公平。﹞


以下文字節錄自「棋王」演出手冊
張系國寫的《拍案驚棋》一文


「棋王」劇本寫好,便帶回台北交給許博允。
博允沒想到我真的寫完劇本,將了他一軍,趕鴨上架,積極籌備起來。
卻是因緣湊巧,名導演華倫先生剛好來台客座,
他久居紐約,導演音樂劇的經驗豐富,夫人華蘭女士又是名舞蹈家。
華倫讀了英文版的「棋王」,頗為喜歡,概允拔刀相助。
有了華倫和華蘭夫妻檔入夥,「棋王」舞台劇突然出現曙光。

其後的籌備過程,猶如電視連續劇的精彩。
首先我車禍受傷,只好打消原定回國計劃。
在病塌上,隔一兩個星期,就會接到博允的長途電話。
先是聶光炎點了頭,然後李泰祥也同意作曲。
由於國父紀念館整修,場地突然出問題,幸好及時解決。
吳靜吉不久毅然出馬壓陣。
三毛加入改編劇本,更是令人鼓舞的發展。
但是男主角呢?女主角呢?
遠在匹茲堡,我只能和別人一樣,
等待許博允魔術般一招接一招,表演他的說服絕技。
齊秦和曾道雄的名字,
不久同時在「棋王」的廣告裏出現。
等到許博允說服張艾嘉演出丁玉梅時,我算是完全服氣了。
幸虧人不在台北,
不然一定急出心臟病來。


究竟「棋王」音樂歌舞劇裏,
歌舞場面如何溶入戲劇?
三毛改寫「棋王」劇本,加入了多少浪漫氣氛?
科幻世界和現實世界的對比如何表現?
新歌是否條條動聽?
新象千萬元的投資是否能收回成本?
我和所有的觀眾一樣,急於知道。
「棋王」的小說改編為音樂劇的過程,
拍案驚棋之處己經說不完了。
最後一次的拍案驚棋,恐惟公演那天,才見分曉吧!


努力再key一些「棋王」的資料給園丁們參考……

這些資料都是節錄自「棋王」的演出手冊,
先說一下,
這本有點厚度的演出手冊設計很特殊。
封面居然不是演員,也不是劇照。
是一幅體育館的舞台設計透視圖,
可見當時多強調整部戲的硬體設施。


參與的工作者有一部份都是台灣文學界鼎鼎有名的作家,
每人也用心地寫了文章來談「棋王」,
結果讓這本演出手冊看起來活像一本散文集,
真是物超所值。
要key一本散文集到花園來,
實在有困難,
所以就節錄囉。


節錄自「什麼是音樂喜劇? - - 棋王的定位」 by 吳靜吉

「棋王」當然是現代中國的音樂喜劇,是學院派音樂和流行歌曲的交流,
是小說改編成的劇本,是中美舞台經驗的交流,
這些交流都是緣份促成的創意合作。
當張系國和許博允在蘊釀製作「棋王」的時候,
李泰祥和許博允經過多年的「愛(音樂)在心裏口難開」,
卻在此時重修音樂愛的舊好,
而來自紐約的導演和編舞華倫夫婦,
早在「棋王」之前便接受學術交流基金的邀請在台大任教。
他們挑燈夜讀「棋王」的英文小說之後,
對變遷中的台北之感受竟和張系國英雄所見略同。
原本因忙碌而不想參與的三毛和華倫夫婦及聶光炎也因「棋王」的搬上舞台而一談傾心。
曾道雄、張艾嘉和齊秦(註:)雖都各有豐富的舞台經驗和表演才能,
卻因表演背景上互異不可能有三人同時同台演出的機會,
他們在台上的三角關係是令人驚喜的交流互動,
而「棋王」也因此把許多不可能的變成事實。


註:看到沒,文學家眼中對演員的排名是不一樣的。
  為了票房,宣傳上的演員排名都是齊秦、張艾嘉、曾道雄,
  但吳靜吉卻把師大音樂系主任曾道雄排到首位了。



三毛寫給「棋王」的文章叫「戲外之戲」

接下來三毛寫了一篇「戲外之戲」,
用小說式的手法,
描述當時「棋王徵求演員」的實景穿插自己內心想法,非常精彩。
不過看到這麼大一篇,
會key到手軟,
決定先去吃早餐,
等一下再一下之後,再回來key啦!

三毛寫給「棋王」的文章叫「戲外之戲」(描述當時「棋王徵求演員」的情景),
可是精彩。
每次看都要連慣著看完,
但我實在沒能力key這麼長一篇文章,
就忍心節錄吧。

先看一段三毛揶揄“大師”李泰祥的劇情吧……

在「棋王徵求演員」的會場上,三毛、李泰祥、許博允、華倫夫婦等評審在台上,應徵者一位一位入場,
三毛說:

又來了一個略略羞澀的女孩,
站好,眼神含情默默的投向李泰祥,
輕輕的說:「我要唱一條大師作的歌。」
這時,瘋狂的許博允立即插嘴:「什麼大師呀?!我們這裏全是大師吔!」
那個女孩朝“李”大師一點首,開始唱。
還在聽呢,身邊那個夢幻騎士(指許博允)又用力推我,說:「快看,快看,看李泰祥的表情……」
我橫過視線去找坐在那一端的「大師」。
我們的大師,半仰著頭,半張著嘴,好似要笑,又陶醉在半笑的神情裏 - - 凝固住了。

這一回,輪到許博允和我,悶著笑了個夠。
李泰祥,這「棋王」劇的音樂靈魂,
值得一看再看。



怎樣,三毛的文筆還是一樣精彩。
那個時代,
文壇歌壇就是這麼多精彩的人物。

世紀末的電腦網路改變了世界,
每個人的生活都精彩了,毎個人都可成為生活的主角。
所以這些精彩人物逐漸減少或消失。

以前演「棋王」的年代,
觀眾只能是觀眾。
現在只要「出一支嘴」就可以到各大網站上去當“主角”,
可以暱名或不暱名,可以叫罵或吹捧,可以隨時隨地出現或消失。
觀眾不再只是觀眾。

但精彩的人物卻不見了,
剩下“流行”and“物化的商品明星”。

是有點懷念
那個有許多“精彩的人物”的年代。
想起三毛和李泰祥的「春天的故事」,
哈,哈,
一切又精彩起來了。


「棋王」印象 by Stanley Waren


一九八六年九月二日,我以傅爾在萊特戲劇教授的身份,在台灣大學任客座教席。
當時,
我絲毫沒想到,
我和內人會參與中國現代音樂歌舞劇創作。
沒錯,長久來我和我那位具有編舞家身份的妻子華蘭,
夫唱婦隨地在美國本土與世界各國參與戲劇製作。
但我們到此最初的目的除了授課並指導純美國式音樂歌舞劇,
就像以往數十年在世界其他的國家一樣。
這個構想本來是要實現在著名的“奧克拉荷馬”上,
而且正積極地醞釀中。
就在此時,
我們的好朋友、文化交流基金會負責人,也是蘭陵劇坊創始人 - - 吳靜吉,
告訴了我們「棋王」這個計劃:
將科幻小說家張系國的著作「棋王」搬上舞,
製作中國第一部音樂歌舞劇,在第八屆新象國際藝術節發表。
當時我們的回答是“也許”,
因為我們必需先過目原著之後再決定,
吳靜吉立刻拿了一本「棋王」英文翻譯本給我們,
這是八十六年的事兒。
讀過這本書之後,
震攝於張系國筆下的角色,
他們所面臨的問題,
以及這個正經歷著超速工業、經濟、商業與社會變遷的城市 - - 台北節奏瘋狂的生活方式。
年輕人如何在瞬息萬變的時代與自己的本性之間做調適,
我們生存在台北的這一群,不可避免地在這個都會的忙與亂中衝擠推撞,
因此,
憑著彼此的想像力,
人們都能在戲劇的關係上建立共同的認知,
於是這麼一個故事立刻成為我人生的一部份。

「棋王」印象 by Stanley Waren

節錄


我就根據張系國原著的英文版與劇本草稿,
編寫一部新的完整的音樂劇劇本。
除了張系國在劇本加入的五子棋神童與幻想世界中的呼回人之外,
我們試著在不套用百老匯與美國式音樂劇公式的前題下,
運作我們的專業經驗擴展音樂劇形式的戲劇結構、對白、音樂與舞蹈極限,
始終不忘將其根植於現在與過去、中國的、台灣的背景,
為能完全發揮張系國的創意。
加入了許多個人意見之後,
張系國同意這部新的音樂劇本,
但意外車禍受到使他無法親自來台參與創作。
於是另一位著名作家三毛加入製作陣容,
將我們與張系國共同創作的英文劇本翻成中文。
就這樣,誕生了目前這部音樂劇。

至於本劇的價值,必需在演出後,待觀眾們評估。
但我能確定的是:
這部戲是我與華蘭有生以來最精彩的一次製作。
要知道所有的劇場藝術均是一個合作過程,
在這個過程,
參與者貢獻他們的智慧與心血,
但這一次的合作卻負有一個文化交流的非凡意義。
在這其中,我與華蘭接觸了中國最優秀的藝術工作者,
還有一群可愛又敬業的演員,
共同成長,
實在是一次非常寶貴的經驗。


「出一支嘴」系列報導(十) 收集李泰祥

當初會去看「棋王」音樂劇並買「棋王」的卡帶,
主要還是看上“李泰祥and三毛”的組合。

不過「棋王」的票房不是靠李泰祥和三毛撐起來的,
那時齊秦的氣勢就像現在的周杰倫一樣,
許多年輕人是去看齊秦演「棋王」的。

也是因為走紅的齊秦讓唱片公司看好專輯的銷售量,
所以破天荒的錄製了「棋王」的音樂劇。
但對我而言,
我卻樂得意外多收集了一張李泰祥的作品。

這張「棋王」仍是濃厚的李泰祥風格,
只是配合劇情需要,
有許多很特殊的應景歌曲,聽起來很過癮。

曲目如下:

1.活潑的台北
2.我知道我是誰
3.在遙遠的北方
4.頭銜之歌
5.錢是自由
6.金子的故事
7.也許我還記得
8.天才世界
9.紫色的太陽
10.我一定要贏
11.我愛她嗎
12.好孩子
13.夜市


「棋王」歌曲介紹

活潑的台北
 詞:三毛 曲:李泰祥

活潑的台北 活潑的台北……
跳躍開車 喧嘩繁榮 買進口 賣出口
蓋大樓 求發展 工作需求 報告擔負 製造消費
耶耶耶耶耶耶 

活潑的台北 活潑的台北……
人呀移動 街道阻塞 摩托車喘息 腳踏車拼命
計程車按喇叭 公共汔車擠滿人
來來往往急急匆匆 抵達離開
耶耶耶耶耶耶 

活潑的台北 活潑的台北……
我是麵攤小販 我是博士 我是醫生
我是律師 我是會計 我是茶房生意人 老師 政治家
機械師 活潑的城市 人們工作工作
耶耶耶耶耶耶 

活潑的台北 活潑的台北……
夜晚帶來華麗 燈光閃耀生命 有人回家有人漫遊
有的人嬉鬧 有人不停的嘆息 不歇止的腳步
耶耶耶耶耶耶 

活潑的台北 活潑的台北……
台北 台北 台北 台北 台北 台北
T A I P E I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這是「棋王」開場曲,
非常熱鬧而且好聽的一首歌。

當時的台北市長許水德也去看「棋王」排演,
這種大事,政治人物當然要參一腳。

許水德看了之後,
對這首「活潑的台北」裏的一句歌詞“計程車按喇叭”有意見,
要求三毛能不能改一下歌詞。

三毛說今天來排演時,才被計程車按了十多下的喇叭,
堅持不改歌詞,
哎!太欣賞三毛了。
(和台灣一狗票的狗腿官比起來,三毛真是有格有調。)



「棋王」歌曲介紹 “也許我還記得”

這是一首動人的男女對唱情歌,
舞台上是齊秦和張艾嘉對唱,
但唱片裏是齊秦和鄭麗絲唱的。
(「棋王」是綜一唱片出版的,張艾嘉是滾石的歌手,合約問題所以無法錄音。)

這首歌入圍當年的金嗓獎最佳編曲獎項,
不過沒得獎,
敗給那一首歌,我忘了。
這不重要,
因為這首歌的編曲就是中規中矩的李泰祥式編曲,
沒得獎,
我並不意外。

李泰祥幾次的編曲獎入圍中,
除了「棋王」的這首“也許我還記得”之外,
許景淳的“春天從愛情來”得到金曲獎最佳編曲。

但“彈琴的女孩”卻在金嗓獎的編曲項目輸給“一樣的月光”,
這點我就有點不解了。

“一樣的月光”的編曲很平常呀,
西洋歌曲不都這樣編的嗎?
可是“彈琴的女孩”卻編得極富想像力,配器的運用也讓人稱奇,
但卻輸給“一樣的月光,
到現在我還是覺得很“?”。


「棋王」歌曲介紹

紫色的太陽
 詞:三毛 曲:李泰祥 演唱:林文俊.台北歌劇合唱團

紫色的太陽落向西方 又是狂歡的時刻
驀然回首 但見那寂寞的城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歌詞只有四句,
卻是一首氣勢很大的合唱歌曲,
由林文俊領唱。

可見“自彼次遇到你”的沝文俊,
不是李泰祥的新弟子,
早在「棋王」時代,就唱大師的作品了。

這首是整部劇中,
我最喜歡的一首歌,氣勢不輸“嘆息瓶”。
尤其是眾人的大合唱,一直是現在國產音樂劇中未再見過的手筆,
因為成本太高and演唱困難。
(現在的音樂劇,演員唱歌時都多少會有音準的問題了,可況要找一堆演員來大合唱……)

從這點也可瞭解,
「棋王」的音樂劇的班底是從“音樂.歌手”出發,
而現在國產音樂劇的班底都從“演戲.演員”出發。
所以「棋王」是最值得聆聽的一部國內作品,
慶幸的是出版了原聲帶,
不幸的是“絕版”了。


「棋王」歌曲介紹“頭銜之歌”、“錢是自由”





「棋王」既然是描述七零年代的台北,
所以就會有很多很寫實的台北之歌,
下面的“頭銜之歌”就是很perfect的例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頭銜之歌 詞:三毛 曲:李泰祥 演唱:徐再明.台北歌劇合唱團

人人都喜歡頭銜 頭銜 頭銜……
沒有頭銜你要怎麼混 怎麼混
哈 怎麼混 怎麼混 怎麼混 那得混

咨爾多士 實事求事 學士 碩士 博士 還有哲士 還有超博士
開計程車的是計程博士 愛嚼舌根的是癈話博士
啊…… 人人都要需要頭銜 沒有頭銜不好混 不好混 哈

咨爾多士 彼此多事 
喜歡撈錢的是經濟博士
打架鬧事的是民主博士 
鬼斧神工的是新聞博士
翻版盜印的是文化博士
頭銜 頭銜 頭銜 頭銜
有了頭銜 你才能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怎樣,
三毛的文字魅力還是不凡吧!
問題是二十年前是:
  喜歡撈錢的是經濟博士
  打架鬧事的是民主博士 
  鬼斧神工的是新聞博士
  翻版盜印的是文化博士
二十年後,這些博士還是在台北到處存在。
當然現在有另一種更厲害的博士橫行台北,
叫“立法委員博士”,
他們精通 喜歡撈錢、打架鬧事、鬼斧神工、翻版盜印……




「棋王」裏另一首台北之歌叫「錢是自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錢是自由 詞:三毛 曲:李泰祥 演唱:黃桂志.台北歌劇合唱團

因為錢就是自由 每個人都愛錢
因為錢就是自由 我要錢 錢是自由 我要錢 錢是自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這首歌更是詞短意深,
哎! 
錢.是.自.由。
千言萬語比不過這一句來得寫實。


記得,
齊豫出版Sotries專輯時的宣傳口號就是:

《齊豫 是 天空 自由 和 風》

 因為 錢.是.自.由

 所以現在改成:

《齊豫 是 天空 錢 和 風》



『金子的故事』 主唱:齊秦 作詞:三毛 作曲:李泰祥

吃人的張嘴 吃人的張嘴 咬咬咬
被吃的張嘴 被吃的張嘴 叫叫叫
吔吔吔吔吔

看人的張嘴 看人的張嘴 罩罩罩
被看的張嘴 被看的張嘴 笑笑笑
吔吔吔吔吔

發財發財…… 鈔票鈔票……
不論你是咬 不論你是叫 不論你是罩 不論你是笑 
管他玉皇大帝 管他閻王老子 咬…… 叫…… 罩…… 笑……

我就是要鈔票…鈔票…鈔票…鈔票…鈔票…鈔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看完歌詞之後,你是否會懷疑……這是 三毛的詞 嗎?

不要懷疑,
這百分之百是 三毛 和 李泰祥 的作品,
而且是齊秦演唱的。


收錄在國內第一部灌錄的音樂劇「棋王」當中。
當年1987年,
齊秦在高雄演出時,齊豫還上台獻花呢。


「棋王」歌曲介紹“夜市”


夜市 詞:三毛 曲:李泰祥 演唱:齊秦.陳幼芳.台北歌劇合唱團

噯喲 噯喲 噯喲 喝一杯 喝一杯 ㄏ一ㄠ ㄅㄞ ㄏ一ㄠ ㄅㄞ 
出外人 度生活 請你大家來照顧
今那日大家好好作陣 唱一杯 喝一杯 哇哈哈 哇哈哈……
大家都是兄弟姐妹 不要洩氣 不要洩氣 
打拼打拼 別日一定出頭天 啊 出頭天
啊 出頭天 出頭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這很明顯是一首為了要增加音樂的多樣性,
而掰出來的歌。
是一首台語歌,
劇裏的神童失蹤時,眾人到夜市去尋找時唱的歌。

雖然李泰祥很得意地表示自己也為了這部戲作了一首台語歌,
但這實在是我印象中,
李泰祥最爛的作品。

三毛的詞也不好,
她對台語的熟稔程度不夠,這詞真的很生硬。
尤其是“ㄏ一ㄠ ㄅㄞ”一詞,
看得出三毛應該誤用了。
“ㄏ一ㄠ ㄅㄞ”兩個字,南部人用得比較多,(不知三毛從那裏學來的)
應是指“得意自滿.高傲凌人”的意思。
通常是用來形容令人討厭的人,
但沒人會用在自己身上。
三毛可能只意會到“ㄏ一ㄠ ㄅㄞ”兩字有“得意自滿”的含義,
所以就拿來當飲酒自豪的發洩用詞,
怎麼聽都很奇怪。

加上這首歌主唱之一的陳幼芳,
聲音實在不好聽,
更加深我對這首歌的偏見。
(真是曲爛.詞爛.演唱爛的三爛歌)

不過這麼多年過後,
我開始在想……
三毛是不是故意以“誤用的台灣俚語”來諷刺台北都會人“不會假會.不懂硬ㄠ”的特性,
不然以三毛這麼聰明絕頂,怎會犯這種錯誤。



但是這首詞寫的不好,是無法否定的。
那兩個從台灣民謠「天黑黑」借用而來的“哇哈哈 哇哈哈”,
真是俗到極點。
這也更肯定三毛所能用的台語詞彙不多,
硬把民謠的詞借了過來,
卻用得牛頭馬嘴似的,實在可惜。

不過這麼多年過後,
每次我想到這首歌裏的……“哇哈哈 哇哈哈”,
就會想到王力宏到大陸去拍的曠泉水廣告,
哇哈哈 哇哈哈!


“哇哈哈 哇哈哈……”之聯想

附註:

【天黑黑】  古老台灣民謠

天黑黑,要下雨,阿公舉鋤頭,要掘芋,

掘啊掘,掘啊掘, 掘著一尾旋溜古(大泥鰍),

依呀嘿哆 真是趣味

阿公要煮鹹,阿媽要煮淡

阿公要煮鹹,阿媽要煮淡

兩個相打 弄破鼎 弄破鼎 弄破鼎

依呀嘿哆 隆咚七咚嗆 哇哈哈 哇哈哈……


1.這是孫燕姿的「天黑黑」原曲。
2.這是三毛在「棋王」裏的“夜市”一曲,引用的“哇哈哈 哇哈哈……”原始出處。
3.這是王力宏被重金禮聘到大陸去代言的名牌曠泉水的“商品名稱”出處嗎?
4.李泰祥和荷蘭阿姆斯特丹大會堂交響樂團合作的「那些天.地.人」專輯裏,收錄有此曲「天黑黑」。
  (另我懷疑,大陸的電影「那山.那人.那狗」是不是參考「那些天.地.人」的名稱而來的?)


「棋王」原著


「棋王」是台灣第一部音樂劇,而且也錄成了專輯發行。

可是卻沒在台灣的流行音樂史裏引起重視,
幸好主唱是齊秦,
所以一些大陸的齊秦網站還保留有一些「棋王」音樂劇的資料。
反而沒人從李泰祥及三毛的角度來收藏及保存「棋王」。
(聽起來是有一點點可惜)

這次就利用齊豫花園,
聆聽齊豫及李泰祥的延伸之際,
把「棋王」音樂劇有系統的介紹給園丁們認識。

說起「棋王」,
當然原著比音樂劇精彩太多了。
張系國的「棋王」原著小說,也是二十世紀中文小說前100名的第37名,
很值得園丁們閱讀。

下面就是原著裏一些片段的擷錄:

程凌(齊秦演的角色)望著遠處。公寓之外還有公寓還有公寓還有公寓還有公寓。
電視天線是台北的叢林,沒有飛鳥的叢林。
(這是七O年代的台北,羅大佑「鹿港小鎮」裏的台北)


錢就是自由,有錢就不必受氣。程凌看西門町熙來攘往的行人,他注意到台北人走路越來越快。程凌不記得自己在中學和大學裏怎麼走路,好像不如現在走得快,走得有勁。
(這點,西門町從七O年代到現在都沒變。)


程凌:「一天到晚談哲學,關起門來照聽熱門音樂,是不是有點不倫不類?」
弟弟:「道在瓦溺。大便裏都有哲學,熱門音樂總比大便高級。披頭四的歌更非等閒。你聽!」披頭四正在唱「無處人」,主要的旋律倒有點像新世界交響曲。「只看自己想看見的,沒有自己的觀點。你不覺得你很像他?你聽過黃色潛水艇沒有?」
(這是小說裏,七O年代一位從商的畫家和唸大學的弟弟的對話。當時的大學生就是哲學和熱門音樂的時代,後來的實際歷史發展各位猜到了吧!1976年冬天,淡江校友李雙澤在一場西洋民謠的演唱會上,拿著一只可口可樂,提出中國人該唱西洋民謠還是該唱中國現代民歌的問題。歷史銜接下去,開始了大學生唱自已的歌的“校園民歌”時期,台灣流行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一段。1978年我們的齊豫拿著吉他在歷史裏上場了,就此在音樂的舞台上唱到現在。)

引自:http://www.gogorock.com/board/read_post.asp?PostID=142419&pag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夜色如水 的頭像
    夜色如水

    飄動而來的是夢,飄動而去的也是~夢

    夜色如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