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戲50年 劉復學演出「京」采
更新日期: 2007/09/15 04:39 記者: 陳淑英/專訪
演了半世紀的戲,京劇名丑劉復學即將在九月二十二日進行退休演出,堪稱是文丑的老前輩。他回憶起過往的點點滴滴,連細節都驚人地記得一清二楚。精采的戲,起伏的人生,老一輩伶人的投入與堅持,在他身上像是某種固著的生命基底。
「我是民國四十六年三月十二日進班,當時大家都很窮,那年頭兒進班學戲的都是窮人家孩子,學校管吃又管住!」提起五十年前入復興劇校的事,今年六十五歲的京劇演員劉復學,連年月日都記得。
國光之寶 廿二日專場告別秀
劉復學十五歲進入當時由王振祖一手創立的復興劇校,是復興劇校第一期學生。從四十六年入校,到今年九十六年宣布退休,他的京劇生涯剛好五十年。國光劇團要為他辦專場退休惜別演出,國光藝術總監王安祈說,劉復學是真正在台灣培養出來的京劇演員,值得也應該為他辦專場。
在台灣表演藝術界,京劇算是個冷門藝術,在京劇行當堙A劉復學專攻文丑,也不是個熱門選項。不過,他沒有改行,也沒退到幕後,他就這樣從少年演到老年。人間國寶裴豔玲去年來國光劇團公演時,曾跟國光的人說,劉復學是團堛滿u寶」。
戲劇的人生不好走,很多當年的學校同學都早早改行了。問劉復學可想過放棄?他說:「捨不得!」
從小進班 專攻文丑練功嚴謹
五十年的回憶對他來說清晰得好像昨天才發生一樣,劉復學說,當時一百二十人入學,淘汰不適任者只餘八十人,分三班:大復、中復、小復。他年紀較大,所以分在大復。他們一大早就要到學校外面的墓園,對著牆壁喊嗓子,大約半小時後再回校練基本功,等到八點才吃早飯。
「當時一桌坐八人,四菜一湯,每餐都是鹹菜、泡菜,要不就是白菜、黃豆芽,如果哪天桌上有肉,大家眼睛都盯著它看,開動時八雙筷子同夾在那塊肉上。」
進班後,劉復學就跟著當時的四大名丑之一周金福學小花臉,周老師的絕活兒幾乎全教給他,特別是「彩旦戲」。劉復學說,當時老師們的教法都是口傳心授,「我有河南腔,最怕唸京白」,偏偏丑角最重唸白,最怕「尖團字」不分。
劉復學解釋,「團」指捲舌音;「尖」指沒有捲舌的音。他隨口念了一段丑公子的詞兒:「自幼生來浪蕩,懶讀詩書文章,到了煙花柳巷,好似家母祠堂」。像這樣的練習,他從白天念到晚上,「睡覺說夢話也在念」。那麼要練多久才念得好?他說「戒尺多打幾下就熟了!」
劉復學以嚴謹、規矩、要求嚴格聞名。不但是自己練功或是教學,總是按照規矩毫不馬虎。但是他一上了台,就立刻成為劇中那逗趣的甘草人物,跟本人的嚴肅樣子完全不同。他演出媒婆這樣的彩婆人物,眉眼之間都是喜感,手比著蓮花指,屁股一扭一扭地蹭了出來,不但搶眼還惹得觀眾大笑。實在很難想像當年劉復學才是少年郎的時代,就要揣摩丑角彩婆這樣的角色。
私下嚴肅 上了台就渾身喜感
劉復學說:「那時候我看到王振祖校長的岳母,就模仿老太太走路的姿態、神情,當時覺得很好玩。」
「入學校那年的十月十日就第一次登台了,當天的戲碼是李湘芬《貴妃醉酒》、張雨凡的《釣金龜》,開鑼戲是復字輩兒的《掃蕩群魔》。」
坐科六年、服務一年,之後劉復學入伍當兵。臨退伍時,海光劇團網羅他,一待就是三十年,直到三軍劇隊解編。後來他到國光,一待又十幾年過去。
要如何才能演好丑角?他說,丑角有好壞人、逗笑的,每個形象都不同,很多人演到逗笑角色時,「會不自覺誇大」。他說,丑角這角色你演誇張了,看了會噁心,所以要自然,「你不是演戲,你就是劇中人。」
劉復學說,演丑角難在「臨場反應,臨場逗笑」。他舉例,對戲的人說,「你怎麼那麼瘦啊?」他就加料回答「我吃美國瘦肉精,怎麼會不瘦呢?」
他人生中最糗的一次演出是,有回演《百草山》,在台上演著說著,假門牙掉了。觀眾一聽他唸詞「漏風」,就哄堂大笑,他顧不得顏面,趕快找牙,找到後再趕快放進嘴巴堙C
走過整五十個年頭,劉復學說,當初入行其實打算的就是念劇校可免食宿費,將來還當個職業,有點收入維持家計。投入之後,整個體會與感受不同了,「沒想到現在還能發揚國粹!」
引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914/4/kkp6.html